回想童年,幼小的心靈已經可以感受到生活上的經濟壓力有如一頭惡獸,不斷向窮苦人家張牙舞爪,逼得你走投無路。貧──使人無力招架,窮──讓人有志難伸,苦──逼人向天嘆息,病──迫人走向深淵。



「人間的疾苦」好像特別喜愛父親,不時的來拜訪,一生體弱多病的父親,工作有心無力,經常舉債度日,每逢年關將至,就是父親最苦惱的時候,不知道要用什麼藉口面對債主,印象中很少快快樂樂地過年。



蒙恩



父親信耶穌是因罹患嚴重的肝病,經過中、西醫長期治療無效,也在密醫的手上吃了很多苦,更尋遍了大小廟宇神明,一切的積蓄用盡仍無法得著肉體的平安。

父親由大陸(外省)來台,原本親戚就不多,此時能上門關懷的人更少,幾乎沒有,「人窮似虎,驚走六親四戚」是父親經常的喟嘆。當嚐盡世態的炎涼,在人生的絕 路上時,有人把耶穌的福音救恩傳給我們。主耶穌是滿有憐憫、慈愛的真神,使父親的病不藥而癒,真是大神蹟!之後幾年生活都很穩定。



靠主



後來父親因在商場上失利,憂憤在心致使痼疾復發,父親再次被這頭貧困的惡獸捉住,生活又陷入困境。每逢大難關頭,父親雙眉深鎖,但又怕我們為他操心,因此常勉勵我們要「禱告、靠主」!

當時我年紀還小,只知道禱告是每天早晚對主耶穌的崇拜,還不懂「靠主」是什麼意思,我想是父親在無助中以信心說出內心的盼望。每次聽到父親無奈地說出「禱告、靠主」時,我知道他又遇到了困難,真希望趕快長大,為他分擔一些重擔。

父親在信仰上非常執著,鐵性子的他,寧願忍受貧窮的折磨也不向命運低頭,堅守信仰沒有半句怨言,相信主耶穌是他在困境中唯一的依靠,也相信主耶穌不會給他挑不起的擔子,總會給他開一條出路,使他能忍受得住(林前十13)。



脫困

 



1973 年正值台灣經歷全球性第一波經濟風暴,石油危機、物價飆漲,這對窮人而言是雪上加霜,對負債的人更是。父親熬到此時身體更加虛弱,在這惡劣的環境下,父親 要我背起全家的生活擔子。對一個年紀才二十出頭的我而言,什麼經驗都沒有,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「禱告、靠主」的真意。

環境條件再惡劣,在神卻沒有難成的事,主耶穌賜給人恩典就像大水沖來,用牆也擋不住,有如打開天上的窗戶傾倒而下。

當時政府正推行「客廳即工廠」政策,主耶穌的賜福,我的家庭工廠卻奇蹟似地發展開來,不但還清長期揹負的債務,也增添了一些機械設備。父親原本深鎖的眉漸漸舒展,臉上也展現了笑容,這頭貧困的惡獸終於被治服了。

最了解自己健康狀況的父親,知道自己的大限已到,在他離世前用一種滿足的心安慰我們,要堅守信仰、報答主恩,將來在天家相會。

並且諄諄教誨:「若有能力多幫助人,錢借給人不可收取利息,也不可向人討債,除非對方主動還你,免得讓對方心裏痛苦,因為我一輩子被利息逼得喘不過氣來。切記『不取利、不討債』是我們的家訓,要世代相傳。」



試金石



金錢乃試金石,考驗自己的品格,也試驗別人的人格。

剛開始不懂父親立下此家訓的用意,也無法完全了解父親內心世界對窘迫的感受,在經過社會歷練之後才漸漸明白,其內蘊含著對人的寬容及使自己不失敗的道理。

有時因金錢往來,使朋友變為仇人,沒有金錢的借貸不會傷感情,但看到朋友、親戚在生活上有困難又不得不出借時,那真是兩難的情境啊!要如何拿捏,全憑個人在借貸上如何運用智慧。



不取利



「利」引發人的貪念,有人因貪利而失去謹慎,正如同父親家鄉的諺語:「貪和貧兩字同樣寫」(意思是很類似,貪念一出就容易失敗成為貧),反觀世上又有誰因收取利息而致富呢?

父親的遺訓──「不取利」,這也是神向摩西所吩咐的律法,「你的弟兄在你那裏若漸漸貧窮,手中缺乏,你就要幫補他,使他與你同住,像外人和寄居的一樣。不可 向他取利,也不可向他多要;只要敬畏你的神……你借錢給他,不可向他取利;借糧給他,也不可向他多要。」(利廿五35~37)。

「不取利」可以使窮困的人體會人間的溫暖,就因為其在經濟上有困難才需要借錢,若再收取利息,無非是加重他的擔子。

有一則故事這麼說:有一個女孩看到一位陌生老人來訪,母親從一個老舊的木盒中拿出其中一張泛黃的借據來,這人付了錢,說了些客氣道謝的話就走了。

女孩對母親說:「怎麼可以只還本金,都已借去那麼久了,錢也貶值了,這些錢怎麼能和當時的價值相比呢?」母親指著木盒子說:「這裏面的每一張借據背後,都記錄一個困境的故事,能有心拿錢來還的人已經很不錯了,表示他已脫離了困境。

這裏有些借據的主人,他的孩子現在很有成就,但可能是他忘記或來不及交代就走了(離世),所以到現在還沒有拿來還,這有什麼關係呢?能幫助人都是上天賜給人的機會。」經上不也記載: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(徒廿35)!



不討債



「不討債」並非誇耀自己很有錢,而是在借出之前先衡量自己的能力,對自己的生活會不會有影響。「討債」是一門學問,有人說:「借錢是徒弟(沒什麼本領),討錢才是師傅(非常困難)。」人與人之間往往因為討債而弄得很不愉快,不但沒有人情,反而傷了感情。

有些借給他人的款項不全都自己的,是向別人調來的,錢若要不回來,債主反而成為負債人,有時甚至還得要跑路(躲債)。某基督徒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,也從中學 會了秘訣,他中肯地說:「要借錢幫助人可以,假若你全年奉獻給神的什一捐是五萬元,今年最多也只能借給人五萬元,付出2/10,留下8/10,對生活不會 有多大的影響,難道你這位朋友值得你像愛神一樣的愛他嗎?

你不能愛人超過愛神,若能堅守這個原則,你在理財上就能站在不敗之地。」個人以為,若對方有能力還錢時,你要歡喜收下,並為他感謝祝福,以免傷了他的自尊心。

我們雖然不求人的回報,但從神而來的賞賜卻是無可限量!正如經訓:「憐憫貧窮的,就是借給耶和華,他的善行,耶和華必償還。」(箴十九17)



傳世家訓



父親一輩子生活潦倒,為生計奔波,在窮困中掙扎,他沒有怨天尤人,對信仰仍堅持不變,完全依靠主耶穌度過人生重重難關,他以健康的觀念來面對人生的苦難,最後從主耶穌那裏得到安慰和盼望。

他雖然無法給我物質上的享受,卻在信仰上作我的榜樣,勉勵我無論遇到任何艱難困苦,不要忘記「禱告、靠主」;也教導我做人的道理,要有寬容、憐憫的心,「不取利、不討債」。



◎撰文/岩鹽 ◎期數:311期 ◎2003.08號